《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为管理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120102,属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专业基本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与工程相关技术知识,专业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本门课程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征和目标。 一、课程特征1.综合性 课程的综合性体现在跨学科特征上,讨论的对象不是一般的信息系统,而是支撑组织管理的信息系统。它的综合性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课程是对管理信息系统从基础设施、运行环境、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和集成。这个层面是从建设者的视角来看。从当前产业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模式和专业队伍组织来看,涉及到网络设备(包括物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员、运维工程师等多个专业岗位的知识,是IT领域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课程既需要全面涉及,又需要有所侧重。 二是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既是IT技术的综合,又需要从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体系、商务智能等管理领域的视角来进行理解。这个层面是从使用者的视角来看。从当前政府、企业、教育、科研等行业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来看,涉及到专门的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大数据分析等场景,是应用场景的汇集。课程既需要全面介绍,也需要有所侧重。 2.专业性 课程的专业性体现在技术特征上,毕竟如何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到的IT技术是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的主要内容。这就涉及到信管专业同学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定位,理想的目标是,我们要比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更懂管理与运营,要比管理专业的同学更懂技术,最好是自己能亲自下场,亲自动手开发系统。 要想自己动手设计开发一个系统,就必须掌握一整套专业技术,需要选择一个流行的技术路线,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配置一个集成开发环境,搭建一个数据库。这些从管理专业来看,都是极具专业性和技术含量的内容。 3.实践性 课程的实践性体现在动手能力上,信管专业的同学不能纸上谈兵,不仅仅是要求能够用系统,必须是能够设计和开发系统。要在48个理论学时和32个实验课学时中,能够获得相对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体验,就需要动手进行实践。 实践环节主要工作在实验课上,本课程与时俱进,在各位同学学习了Pyhon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Django的Web应用和一个Kivy的手机APP应用,来增强同学们的实践效果。整体上的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包括云环境的搭建,云数据的安装,本地开发环境构建,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的编码实现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