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介绍

(1)课程定位 《统计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的经济学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统计学》课程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和经济学素养、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程。 (2)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内容结构 《统计学》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如何搜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和如何分析数据,共9章内容。第二章是如何搜集数据的内容、第三章是如何整理数据的内容、第四和第五章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内容,第六章及以后各章是较深入的统计分析的内容。各章的详细内容如下: 第一章 导论:包括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统计学的分科、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包括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统计调查的种类。 第三章 数据整理与显示:包括统计数据的整理、统计分组、统计图表。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第五章 分布的数值特征:包括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 第六章 时间数列:包括时间数列的概念、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 第七章 统计指数:包括统计指数的概念、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第九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包括抽样中的常用概念、抽样平均误差、参数估计。 (3)课程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本课程包括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三大块内容,课程的重难点在于数据分析,即第六章到第九章的内容。解决办法:一是教师上课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师上课多举实例;三是多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课后多练习。 (4)课时安排 《统计学》课程共56学时的课时,其中理论40学时,实验16学时。分章的课时安排见表11。 表11 《统计学》课程各章课时安排 章 理论课时 (学时) 实验课时 (学时) 总课时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3 — 3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 3 3 6 第三章 数据整理与显示 3 3 6 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3 — 3 第五章 分布的数值特征 6 2 8 第六章 时间数列 6 2 8 第七章 统计指数 6 — 6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4 4 8 第九章 抽样与抽样估计 6 2 8 合计 40 16 56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作业第7章第8章计算题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五六章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测试第四章 作业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三章作业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二章 作业
  • 杨宜平发布了新的测试第一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