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科 课 程 教 案
2023-2024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实验
课程性质:□通识必修课 □大类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拓展课 □通识限选课 □通识任选课
授课班级:2021级金融1、2、3班 学生数: 122人
授课教师: 熊 维 勤
学分/学时: 0.5/16
学 时 分 配:理论讲授 0 学时,课堂讨论 0 学时
实验/课内实践 16 学时,在线学习 0 学时
课程设计 0 (周)
系(教研室)负责人(签名):
主管教学院长(签名):
审 核 通 过 日 期: 2023 年 9 月 5 日
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简介 | 在经济学专业教育中,计量经济学构成其基础性内容,属于教育部核准的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的工具类课程性质、软件依赖特征使得实验教学成为理解计量经济理论和掌握其应用方法的有效方式。计量经济学实验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按照自身规律进行教学,同时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教学时间交叉安排,在进度上相互配合。 |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含中英文教材) | 选定教材:陈纪平等编著:《计量经济学基础实验教程》,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
教学目标与 教学质量标准 (知晓、识记、理解、掌握、应用、熟练应用、综合应用,创新思考与应用等) | 教学目标: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的目的在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包括计算软件Excel和计量经济学专业软件EViews)对参数估计、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检验等环节进行操作练习,达到充分理解基本原理、熟练软件操作、熟悉并掌握计量经济分析过程。 教学质量标准:1、能够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的数学原理;2、熟练使用EViews进行参数估计和统计分析;3、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一般步骤和结果报告的规范形式;4、掌握常见计量经济分析参数的经济解释;5、熟练使用EViews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并进行修正;6、熟悉对经济问题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的一般环节:构建模型、搜集数据、参数估计与检验、经济解释等。 |
教学重点
| 1、计量经济学软件的认知与操作; 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检验及应用的软件实现;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检验及应用的软件实现; 4、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处理; 5、异方差问题的检验和处理; 6、序列自相关问题的检验和处理; 7、多重共线性问题的检验和处理; 8、虚拟变量解释变量的应用。 |
教学难点 | 计量经济学实验主要学习计量经济原理中的推导部分以及样本分析内容,通过模拟练习加深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分析技能,教学中以下环节和知识点属于教学难点: 1、经济现象或问题的经济理论化; 2、数理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的构建; 3、样本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4、样本回归模型的计量经济学检验; 5、样本回归模型的具体应用。 |
教学方法
| 鉴于操作性内容需要在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学习,实验课程安排在理论教学一段时间之后(一般在第四周之后)开始,并与理论课程交叉进行。每个实验章节都是相对完整的独立单元,包括原理回顾、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三个部分。教材中的原理回顾和教师演示部分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的指导手册,同时每章均有对应的作业供学生练习使用。 |
教学手段 | 以计算机实验操作实践为主,传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
参考书目 及文献(或 网络教学资源) |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版。 2、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5版。 参考网站资源: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http://tongji.cnki.net/kns55/ OECD数据库: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 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http://data.worldbank.org.cn/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http://bbs.pinggu.org/forum.php?gid=148 |
考试考核方式 (含期中考试、 测验、实验报告) | 1、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2、期末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
其他内容 (可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增加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 过程考核评价方案 本课程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总分100分。平时成绩的构成,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实验报告、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主动答问、学习态度、辅助服务等)等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参见附件1。 |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目的 | “课程思政”不是本课程的专门或特定的一部分内容,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目的主要是在课程设计上体现“教书育人”理念,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课程思政 原则 |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是要求体系化、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政教育,更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内容,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创新思维原则、突出重点原则、注重实效原则。 |
课程思政 内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本课程思政内容重点涉及以下方面: 1、师德师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2、政治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底线,不在课堂上传播违背宪法、违背党纪的内容和言论。 3、职业伦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学生所在的专业和行业特点,对学生开展专业职业伦理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走进社会步入职场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4、核心价值。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课程思政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