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5  BBBCD  610  BCACC   1115 ABDDB

二、多项选择

1.BE   2.CE   3.BC   4.AB    5.ABE  

6.ACE   7.ABE  8.ADE  9.ABE   10.BCD

三、判断题

15 ×         610 ×√ × × ×

        

 


一、 单项选择题

1.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因素一般采用( B )。

A.基期的数量指标   B.基期的质量指标   

C.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D.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2.根据指数化指标性质的不同,指数可分为( B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狭义的指数专指( B )。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4.下列是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C )。

A.生活费用指数 B.职工人数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销售量指数

5.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D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单位成本指数 D.销售量指数

6.从我国指数编制的实践来看,长期以来习惯采用( B )编制质量指标指数。

A.拉氏公式 B.派氏公式  C.马埃公式 D.费雪公式

7.在编制多种商品销量指数时( C )。

A.只要计量单位调为相同后,销量可以相加

B.若各种商品计量单位相同,销量可以直接相加

C.即使各种商品的计量单位相同,销量也不能直接相加

D.各种商品计量单位不同,销量可以直接相加

8.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要成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则权数为( A )。

A.q1p1 B.q1p0 C.q0p0 D.q0p1

9.公式􀰑p1q0-􀰑p0q0的经济意义为( C )。

A.综合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 B.综合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C.反映价格变化而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D.反映销售量变化而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10.总指数与相应的各个个体指数之间的关系是( C )。

A.总指数大于所有个体指数 B.总指数小于所有个体指数

C.总指数介于个体指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11.平均指标对比指数是( A )。

A. 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B.两个平均数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

C.两个个体指数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12.职工总平均工资指数为130%,职工人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为112%,则职工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为( B )。

A.145.6% B.116.07% C.86.15% D.118%

13.某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10%,产值增加了20%,本公司的人数( D )。

A.增加10% B.增加5% C.增加2% D.增加9%

14.某消费者用同样多的钱所购商品减少20%,该类商品物价( D )。

A.降低20% B.降低80% C.上涨20% D.上涨25%

15.若产量增加,而生产成本不变,则单位产品成本( B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二、 多项选择题

1.某种商品基期销售价格为50元,报告期销售价格60元,指数为120%,该指数是( BE )。

A.静态指数 B.个体指数 C.总指数 D.综合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2.某企业今年三种不同产品的产量为去年产量的106%,这个数是( CE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E.动态指数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为( BC )。

A.比较作用 B.同度量作用 C.权数作用 D.分析作用

E.平衡作用

4.统计指数按其说明现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AB )。

A.个体指数 B.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静态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5.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 ABE )。

A.各种商品销售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B.劳动生产率变动程度相对数

C.生产量增长程度                    D.播种面积变动程度相对数

E.单位面积产量变动程度相对数

6.在编制综合指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E )。

A.若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报告期

B.若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C.若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D.若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报告期

E.若同度量因素是平均指标,则一般应固定在基期

7.编制总指数时,( ABE )。

A.平均数指数可以使用非全面调查的资料

B.综合指数一般使用全面调查的资料

C.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D.平均数指数不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E.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法

8.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一种( ADE )。

A.平均指数 B.平均指标对比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E.总指数

9.某企业报告期总成本为200万元,比基期增长5%,又知产品单位成本指数为98%,则( ABE )。

A.产量增长7.14% B.单位成本下降2%

C.产量增长7% D.单位成本上涨2%

E.因单位成本的变动,总成本减少4万元

10.以下属于总平均指标变动分析指数体系的项目有( BCD )。

A.个体价格指数 B.可变构成指数

C.结构影响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

E.个体数量指数

三、 判断题

1.总指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2.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

3.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  )

4.在拉氏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   )

5.在各组单位数的变动按等比例变化时,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等于1。()

6.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的编制中只起媒介作用。( × )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进行编制。(  )

8.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 )

9.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10%,则现在1元钱相当于原来的0.9元钱。( × )

10.如果职工平均工资增加10%,工人人数减少10%,则职工工资总额不变。( × )

四、 简答题

1.什么是指数?指数有哪些作用?

2.简述统计指数的分类。

3.总指数有哪两种基本编制方式?它们各自有何特点?

4.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有何作用?

5.什么是指数体系?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 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产量和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名称

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皮衣

皮鞋

皮包

2 000

3 000

1 000

2 500

4 000

1 500

450

120

180

550

100

140

 

要求:(1) 计算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单位成本指数。

(2) 计算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3) 分析该企业总成本的增减变动原因。

 

 

 

解:(1)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单位成本指数见计算表

 

名称

产量q

单位成本(元)p

总成本(万元)

%

%

皮衣

2000

2500

125.00

350

500

122.22

90

137.5

112.5

皮鞋

3000

4000

133.33

120

100

83.33

36

40

48

皮包

1000

1500

150.00

180

120

77.78

18

21

27

合计

 

 

144

198.5

187.5

2)产量总指数

     单位成本总指数

(3)总成本的变动分析

总成本指数

总成本增加额=198.5-144=54.5(万元)

137.85%=130.21%×105.87%

54.5万元=43.5万元+11万元

分析:由于产量增加42.98%使总成本增加43.5万元,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11万元。

2、某商店四种商品销售额和价格资料如下:

名称

基期销售额(万元)

报告期销售额(万元)

个体销售量指数(%)

820

450

950

840

 940

 400

1 150

 900

110

 90

115

 98

 

要求:(1) 计算四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价格总指数。

(2) 对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解:1)销售量总指数

销售价格总指数

2)销售额的总变动分析

销售额指数

增加的销售额=-=330(万元)

其中: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05.32%

由于销售量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 =162.7(万元)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05.19%

由于价格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 =167.3(万元)

110.78%=105.32%*105.19%

330=162.7+167.3

分析:

3、已知某交易市场的数据资料如下: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价格指数(%)

成交额(万元)

基期

报告期

2

 80

100

千克

-3

100

120

5

300

350

 

要求:(1) 计算成交价格指数;

(2) 计算成交量指数;

(3) 分析成交额受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的影响。

解:(1)价格指数570-555.08=14.92万元)

2)成交量指数555.08-480=75.08万元)

3)成交额指数90万元)

118.75%=10269%×115.64%

90万元=14.92万元+75.08万元

 

4、某商店销售三种商品。销售额报告期为800万元,比2007年基期增加100万元,销售量报告期比基期平均增加15%。

要求计算(1) 销售额总指数;

(2) 销售价格指数;

(3) 由于销售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销售额。

设用q、p分别表示销售量、价格

     

1)销售额指数=

2)价格指数

3)价格变动而变动的销售额=(万元)

5已知商店三种商品销售数据如下: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千克

400

480

45

50

1 000

1 200

300

280

500

560

72

75

 

要求: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分析该商店销售额变动的原因。

解:销售额指数

增加的销售额=-=48000(元)

其中:销售量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119.19%

由于销售量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 =67920(元)

分析价格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95.28%

由于价格上升增加的销售额= - =-19920(元)

113.56%=119.19%×95.28%

48000元=67920元+(-19920元)

6根据下列资料,计算粮食物价指数、食品物价指数。

商品类别及名称

代表

规格品

计算

单位

平均价格()

权数(w)(%)

指数(%)

基期

报告期

食品类

1.粮食

(1) 细粮

  面粉

  大米

(2) 粗粮

2.副食品

3.烟酒茶

4.其他食品

标准

粳米

千克

千克

2.50

3.40

2.70

3.60

51

35

65

40

60

35

45

11

 9

 

 

 

 

 

108.5

119.3

112.7

110.0

解:细粮小类指数

粮食中类指数为

食品物价指数为:

7某企业工人工资资料如下:

工人类型

人数()

平均工资(/)

基 期

报告期

基 期

报告期

技术工人

辅助工人

300

200

 400

 600

780

660

900

780

合 计

500

1 000

 

要求(1) 分析该企业总平均工资的变动情况;

(2) 分析各类工人工资水平及职工人数结构变动对企业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

 

解:设用xf分别表示平均工资、人数,由题知:

== =828

==732

== 708

 

1)总平均工资的变动为:

 可变构成指数= = = 113.11%,即总平均工资上升了13.11%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828-732=96(元/人)

2)、其中:

受各组工人人数比重变化的影响为:

结构变动指数== = 96.72%

即由于技术工人的比重下降使总平均工资降低了3.28%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 )=-24(元/人)

受各组工人平均工资水平变动的影响为:

固定构成指数== 116.95%

  即由于各组工人工资水平上升使总平均工资提高了16.95%

由此增加的总平均工资为: (- )=120(元/人)

综合分析:关系式为: 113.11%= 96.72%×116.95%

              96 = -24 + 120

即该工厂工人的工资报告期相对基期,由于技术工人的比重下降使总平均工资减少24,由于各组工人工资上升使总平均工资增加120,两者共同作用,最终使总平均工资增加了13.11%,平均每人增加96元。

8.已知某企业产品产量和原材料消耗资料如下:

产品种类

计量

单位

产量

单位原材料消耗量

单位原材料价格()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千克

100

200

500

200

300

600

 2

10

 4

1.8

9.5

 5

10

 5

30

10

 4

26

 

要求:对该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解:略